今日热点推荐: 在日本要想拿到驾照必须要学习急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热门搜索 | 网站地图

灾害急救医疗卫生管理要点

2015-10-13          中国医疗健康网

  一、灾害医疗服务的重要性
  无论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(交通事故、空难海难、火灾淹溺等),都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害,这种损害首先是带来大批伤病员,其次是造成房屋建筑等物质上的严重损失。
  我国地大物博、幅员辽阔、地理复杂、气候多变,这都会给我国带来种类繁多的灾害,例如地震、洪涝、暴风、冰雹、滑坡、森林大火等几乎每年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。就以地震为例,我国处于濒太平洋地震与欧亚地震带交汇地带,活动性构造相当发育,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处于易受地震袭击的区域。20世纪以来,全世界发生地震次数中,七级以上地震中国占十分之一左右,1976年唐山大地震数十万人伤亡的惨情令中年以上的人们记忆犹新。
  国际上对灾害问题历来十分重视,1987年12月,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的169号决议,将1990~2000年定为“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”,即通常俗称的“国际减灾年”,其目的就是要引起各国政府对自然灾难的高度重视。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自然灾难的防治,1989年我国成立了“中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委员会”,以期减少人口因灾死亡率和直接经济损失;1998年长江、嫩江、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时,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,并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,关心洪灾可能给人民群众带来瘟疫的严重问题,取得辉煌成效,这就是全国军民与自然灾难作斗争的光辉诗篇。大量的事例证明,重视灾害医疗卫生服务,已成为整个医疗卫生界(包括医院在内)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任务,只有最大限度地做到对灾害的医疗救护、卫生防疫,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,才能把自然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损害伤亡降到最低限度。
  二、灾害医疗卫生管理的要点
  灾害医疗卫生管理是远远超出医院范畴的全局性工作,必须注意加强以下问题:
  (一)加强灾害医疗的组织领导
  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有效指挥的组织体系是保证灾害医疗工作全面、系统、协调、高效工作的重要前提,要在省(市)或当地抗灾救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,成立抗灾救灾医疗防疫工作领导小组,由卫生、医药、交通、铁路、民航、民政、商业和当地驻军、武警部队等有关领导组成,全面负责抗灾救灾医疗防疫的领导工作,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,办公室设在省(市)或当地卫生厅(局)内。要从思想上、组织上、经费上、物资上、上做好充分准备,以确保灾害医疗的坚实基础。要在灾区设立救灾医疗防疫指挥部,负责现场救护、医护人员高度、器械供应调度、现场消毒杀虫等工作。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,负责收集、整理、分析有关信息资料,掌握救灾动态,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,必要时发出求救要求,并检查督促各地执行情况。在办公室具体领导下,及时部署,科学决策,组织医疗救护、卫生防疫、后勤保障等若干个小组,以保证现场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等实施的需要。
  (二)保证通讯联络的畅通无阻
  畅通的通讯联络是抗灾救灾十分重要的物质条件,尤其在灾害规模比较大,地理交通条件较差较复杂、通讯设施已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情况下,更要做好这项保证工作。包括充分利用无线通讯设备,明确各地各部门的抗灾救灾值班电话,必要时要确定联络信号(例如火堆或信号弹等)。尤其在实施现场指挥时特别需要通讯工具,通讯指挥车(指挥艇或指挥直升飞机)是必不可少的。 字串7
  (三)及时组织医疗救护队
  现场要依赖精于高效多能的医疗救护队,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组织医院编派一定数量的医疗救护队,救护队每队8~10人左右,队长宜由技术比较全面的外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,医师4~6人(主要是外科医师),队内要配备适量行政管理人员负责医疗保障,有条件的话在每个医疗救护队中派一名防疫人员参加。当重大灾害发生时,还要组织专科医疗救护队,例如骨科、脑外科等,十分严重时要果断地在现场创造条件设立“临时医院”进行现场手术等救护活动。在一些灾害多发地区,要做好日常医疗的组织准备工作,包括培训技术、准备物资等,必要时进行演习训练,做到常备不懈,随时都能拉得出,用得上。
 
  (四)防止灾后疫情要靠卫生防疫
  重大灾害后(尤其是洪涝灾害)往往会有的发生和流行,所以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是抗灾救灾中十分重要的任务。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,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灾区第一线,进行“拉网式”诊查看病,“地毯式”消毒防疫,保证不漏掉每一件可疑的事和每一个可疑的病人,彻底清除一切可能导致疫情发生的隐患。要组织卫生防疫队以开展水、粪、环境、媒体为重点的卫生防疫工作,保证水源的卫生,做好粪便、垃圾、尸体处理和指导,做好环境卫生和杀虫(蚊、蝇等)工作,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。要同时明确这些工作不仅是卫生防疫队,也是救灾医疗队的工作内容,以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。

健康新闻

生殖感染热门排行

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合作伙伴 | 联系我们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
投稿:bdsxseo@qq.com 蜀ICP备0811156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