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医疗健康网—领先的健康行业资讯门户网站!移动版

中国医疗健康网 > 男性 > 男性保健 > 更年期保健 >

家庭的温暖是不能代替的

  有种保守观念认为,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就是儿女不孝敬,白叟进了养老院就是“等时间”,可是一些白叟却不这么认为。

  本年76岁的陆善良,8年前就住进了虹口第二福利院。不单本人住,连老伴也跟来了。房间里摆着老两口和全家人的照片,墙上挂着书法,显得很温暖。“别人说,老陆你春秋不大,为什么要住养老院?我说,我要测验考试新的养老体例。在这里和春秋差不多的白叟们聚在一路不孤单。儿女们又不是不孝敬,每周都来看好几回家庭的温暖是不能代替的,呢。”时间久了,两位白叟干脆在福利院安了家。

  早上八点,曲阳路街道敬老院院长朱行妹和员工们换上了粉红色的工作服,又起头了和白叟们旦夕相处的一天。这家街道敬老院的规模不大,照看着70多位从附近社区入住的白叟,平均春秋有80多岁。

  对一些喜好热闹、糊口又能自理的白叟,养老院不失为一个好去向。在人们的印象中,敬老院的色调老是灰暗、沉闷、缺乏朝气的,但这些活跃的白叟更像是一个宿舍的老同窗。和同龄人相处,交换思惟和感情的集体糊口,让他们仿佛又焕发了芳华,回到了年轻的学生时代。

  当然,白叟们的心理看护和心灵抚慰,最需要的仍是来自家庭、后代的看护。虽然各类办事机构在不竭添加,办事程度也在不竭改良,可是亲情和家庭的温暖是任何社会办事不克不及取代的。

  跟着生齿老龄化现象加剧,出格是“四二一”,以至“四二二”式家庭(两边均为独生后代的佳耦答应生两个孩子)日益增加,后代赡养白叟的承担越来越重,工作合作压力越来越大,使一些后代对白叟无暇顾及,日托所、助老办事站等社会化办事机构将为家庭分管更多的养老义务。可是,基于保守的家庭伦理观念,家庭和后代的照顾仍然是白叟养老的根本。跟着人们对老年情面感需求认识的不竭深化,家庭的亲情和社会的爱心相连系来滋养白叟的心灵,才能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。

  80岁的张秀文眼睛欠好,身边一直有一位姐妹扶持她进出。“她就像我的手杖,一步也不分开我。”白叟们成立了“民主办理委员会”,张秀文是会长,她经常代剖明叟和敬老院的护理人员交换,对护理、伙食、文娱勾当提出一些见地。“我们的看法很快就被护理人员接管。”

  “上午做操,读报。”“今天半夜要包馄饨,我们去食堂帮手。”“明天周三,又到唱歌的日子了。”“下周还要加入迎世博学问竞赛。”……白叟们人多口杂说起本人在这里的糊口。

  80岁的戴秀凤是敬老院的积极分子,本来只想住到敬老院碰运气,没想到一住下来就不情愿走了。“家里房子很大,可是孩子们都工作去了,呆着很孤单。来到这里和白叟们一路糊口,有伴有氛围,刚来时我人很瘦,此刻又白又胖。”

  68岁的邱压芳是院里最年轻的白叟,儿子住浦东,她住浦西,住儿子家要来回奔波很未便利。本想体验一下养老院的糊口,等当前春秋大一点再住进来。谁料到一住也舍不得分开了,还成了养老院的骨干。“人老了没事干太空虚,身体又常有些小弊端,就老想到死这件事。来到这里,感受人气很旺,伴侣多了,热闹了,对死也想通了。人老了都得走这条路,想坏不如想好,心态好身体就健康,就能活得有质量。你看,我刚进来时神色欠好,此刻神色都苍白起来。”

(责任编辑:admin)